陈逸飞 官方网站

http://chenyifei.zxart.cn/

陈逸飞

陈逸飞

粉丝:23504

作品总数: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陈逸飞(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1946年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东方早报:他是中国艺术界的异数 也是商界异数

  他是艺术家,他是商人,更是社会活动家。我们很难在中国艺术界再找到一个可以和陈逸飞等量齐观的个案,他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之高,影响力之大,算得上是中国当下最显赫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在媒体的聚光灯下被放大成为公共事件。

  如同他浪漫而唯美的名字,陈逸飞的绘画作品以及他的仕女系列和水乡系列因为极大地符合了中国公众以及外国人的中国想像而成为了一种经典的固定图式,不仅他本人的作品一直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独领风骚,"陈式绘画"也成为行画家追随模仿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他"大视觉"概念下衍生出的系列商品,从杂志出版物,到逸飞之家里出售的各种商品,也无不是透着唯美的情愫。

  然而,他的知名度越高,离他艺术就越远,他所遭受的质疑与责难也越来越多。

  斯人已逝。当闪光灯不再聚集,人们是否会冷静地重新审视他的是与非,功与过。无论是公众,还是学界。

  “我是视觉艺术工作者”

  4月10日,艺术家陈逸飞在上海华山医院因病逝世,享年59岁。陈逸飞身后留下一个庞大的产业集团,留下一部一波三折至今仍未完工的电影,留下有待验证的“大视觉”概念,还留下一批拥有昂贵市场价值的油画作品。

  早报记者 李丹妮

  说陈逸飞是画家他可能并不会完全接受,但如果说他是视觉艺术家,也许他更会认同———陈逸飞曾经说:“我觉得自己是一名‘视觉艺术工作者’,作画和涉足其他领域对我来说是‘皮’与‘毛’的关系。”

  陈逸飞身后留下一个庞大的产业集团,留下一部一波三折至今仍未完工的电影,留下有待验证的“大视觉”概念,还留下一批拥有昂贵市场价值的油画作品。

  抛开学术性的争论,陈逸飞堪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开创了一个跨越服装、出版、广告、家居设计、城市环境设计等多领域的“大视觉”产业集团,他跨行业的举动获得大众媒体的普遍关注,围绕他正在拍摄的电影《理发师》所引起的风波也成为一个街谈巷议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陈逸飞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触及到多个生活领域并试图通过出版、时装等方式引领大众的消费风尚,相较国内其他画家拥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并成为一个具有实践力量的艺术家。

  开风气之先

  陈逸飞首先是作为一个成功的画家而广为人知。1972年至1979年陈逸飞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在北京全国美术展览和上海美术展览会场多次获奖,其中油画《占领总统府》在1982年被评为1977年以来重大题材全国头等奖,这件作品现被收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艺术评论家吕澎说:“我认为陈逸飞的绘画值得骄傲的只有那幅《占领总统府》。在‘文革’刚结束的历史环境中,他的绘画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像同时期的宣传画‘红、光、亮’,而是选用了灰色的调子,采用俯视的角度,这在那个时代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张培成在1969年曾经和陈逸飞一同参加样板戏绘画的创作,他回忆说:“当时曾经有一个关于黄河主题的绘画,大部分人都是画了有很多人的战争场面,只有陈逸飞很不同。他画了一个站岗的八路军战士站在一段长城上,俯视脚下的黄河。那时候这样的绘画是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墙外开花

  陈逸飞上世纪80年代去美国,是较早被西方承认并获得商业成功的华人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在纽约的国际画展和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学院艺术博物馆和波士顿市政厅等地展出。1982年初,他的巨幅历史画《踱步》和《一个艺术家的肖像》在纽约市鲁克林博物馆展出。1990年他为新落成的洛杉矶哈默艺术博物馆和文化中心绘制哈默博士的巨幅肖像。一连串的艺术展览使他成为西方艺术界的知名人士。而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他专为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创作了一幅名为《和平桥》的油画用作该会1985年5月10日首日封。古镇周庄的风景经过他的再创造成为一种怀旧情愫的寄托。

  美国《艺术新闻》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他是)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1995年6月,陈逸飞于伦敦万博洛画廊签署了一份国际合约。该画廊组织了陈逸飞在中国的第一个展,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及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墙外开花”的陈逸飞衣锦还乡,并回国创办工作室开始了他绘画之外的尝试。

  争议始终并存

  陈逸飞创作的关于水乡和女郎的绘画,一度几乎成为全国性的审美风尚。水乡小桥、吹长笛的女郎、低眉静坐的中装女人等作品风靡大江南北,并出现在众多印刷品中,即使在今天,陈氏风格的绘画依然是仿冒者的摇钱树,街头小店和超市大卖场中都可以看到他的仿冒作品。一边是大众对陈氏绘画的追捧,一边却是国内艺术界对其作品的冷遇。部分专家认为他出国后创作的那些迎合美国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的绘画缺少艺术价值,对于他所提出的“大视觉”概念也是莫衷一是。

  陈逸飞曾经说过:“画家并不是在创造美,而是发现美,是把美的东西传达给观众,好的画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他的眼睛不能只局限于一块小小的画布,这也就是我在绘画之外,还要去拍电影、设计服装的缘故。选择什么样的形式表达美,在我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告诉人们什么。”斯人已逝,他的“大视觉”理念或许还会继续发展形成规模,而他备受争议的艺术追求也仍将会是商业社会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